少林寺新住持,多年前被问及“少林寺商业化”,曾这样表示

Connor 火必交易所 2025-07-30 5 0

本文来源:网络综合

7月29日下午,少林寺管理处发布消息,依据《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》,经少林寺两序大众民主评议赞成,并履行有关程序,礼请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。

公开资料显示,印乐法师,俗姓尹,名清全,1966年7月生于河南桐柏,1982年礼海勃法师剃度出家,1983年9月赴南京栖霞寺受具足戒。1986年在中国佛学院学习,毕业后到河南省佛教协会工作,后任河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、副会长

据《洛阳晚报》报道,2003年10月,受河南省佛教协会委派,印乐法师到洛阳白马寺主持工作,后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白马寺佛教弟子的赞誉和拥戴。2005年11月,印乐法师荣膺白马寺方丈,并担任至今。印乐法师曾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,目前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印乐法师曾在媒体上被问及过如何评价少林寺。2007年9月,印乐法师在接受《河南商报》采访的时候,被问及“少林寺依靠商业化运作,使经济与社会效益达到双赢,您有没有这样的打算”。

对此,印乐法师回答:“我不想评价少林寺,白马寺坚持按照佛教传统去做,更好地维护、保留、传承佛教传统、佛教文化。能听到游客说‘白马寺才像个寺庙样’这简单的评语,我们就很快乐,也就心安了。”

来源:江南都市报综合洛阳晚报、河南商报、时代周报

少林寺新住持,多年前被问及“少林寺商业化”,曾这样表示

(注:下文为索达吉堪布多年前的访谈内容)

问:您怎么看少林寺的发展模式?

索师答:

和大多数人一样,我很早就知道少林寺。

上世纪80年代,由于电影《少林寺》的影响,在中国人心目中,少林寺成了令人神往的武林圣地。

展开全文

我读书的时候,校园里到处都传唱着:“少林,少林——”这些年来,围绕少林寺,社会上众说纷纭。

最近我看到济群法师的微博,他引述了释永信的一番话:“……地方Z·府想让少林寺上市,我做了很大努力,才没被上市。”

所以少林寺的情况比较复杂,有些事情很不好说。

我建议各位,今后在评判佛教界的事情时,最好用“显微镜”去观察,不要用“放大镜”看,通过“放大镜”看到的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出入。

——《大学演讲 13》

问:我作为一名河南人,嵩山少林对我们河南、甚至对中国来讲,都是一种文化的标志。前几年,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把少林寺推向商业化,引起社会各界纷纷扬扬的讨论,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?

索师答:

少林寺的情况,不管在网上也好、新闻中也罢,各界人士常有不少议论。以前很多人通过《少林寺》和《西游记》认识了佛教,这种途径虽然可以,但把佛教看成是一种神话,或者打打杀杀,则会带来特别不好的影响。

尤其是佛教方面的电影情节,大多是不太懂佛教的人,凭分别念杜撰出来的。我也遇到过很多出名的编导和导演,见了他们以后,我说你们拍佛教方面的电影,一方面可能有些功德,但另一方面,也毁坏了很多人的善根。

为什么呢?因为许多影视剧中的出家,都是走投无路、万念俱灰下的无奈选择,以至于如今人们一见到出家人,就觉得他可能受过刺激,所以躲在寺院里消极避世。中国人普遍都这样认为,但西方人并没有这种概念,因为媒体没有这样渲染过。所以,现在很多人对佛教的误解,基本上都来自影视。

至于你提到的少林寺佛教商业化:其实对我们佛教来说,像太虚大师那样真正弘扬“人间佛教”,这很有必要。但如果“人间佛教”太世俗化,佛教原有的教义和理论一点也不存在,最后彻底变成了商业行为。那这是商业,不是佛教。

比如说,一炷香要卖几千、几万块钱,类似的许多“发明”,对众生有利还是无利很难说,可能需要大家用智慧去观察。

总的来讲,弘扬佛法的话,一定要维护信众的信心。作为佛教徒,在经济方面参与很多,并不是特别需要。现在信众最需要的,就是佛法的智慧。不少人对佛教有信心,也想懂得一点,可是找不到门路,没有真正善知识的引导,这是相当遗憾的。

至于信心,很多人应该不缺。我们也可以看到,每当逢年过节,寺院里都是人山人海。然而,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求平安的,求真理、求来世解脱的寥寥无几。所以,现在需要的是真正的佛教。有些商业化的行为,也许对弘法利生有意义,也许并没有多大意义。

我个人而言,不愿意对别人随便评价。即使看到某个人行为不好,没有特殊原因的话,也不会说什么。因为佛陀曾讲过:“除了我以外,一般人很难知道众生的心。”不过从整个佛教的层面来讲,若是太商业化、太世间化,可能会招致各种非议。

如今,我一再强调佛教最需要大悲和智慧,这二者是佛教的思想精髓,在任何一个地方弘扬,我都非常随喜。至于其他有些行为和仪式,如果对众生有利,我们非常赞叹;若对众生没有利益,反而还会损害他们的善根,那就值得观察了。

——《大学演讲 03》

问:现在去寺院等佛教场所,进门需要买门票,抱个佛脚也要交钱。而且有人说释永信是少林寺最大的CEO。您怎么看待佛教“经济化”的现象?

索师答:

......以前因为汉地四大名山要上市了,济群法师在微博上写:佛教徒其实很无奈,有时罪名是我们来担,但是钱不一定全是我们得到。

我们也很希望佛教场所不要有商业因素介入,否则,佛教的价值可能会在商业的侵蚀下逐渐淡化,甚至销声匿迹。

你的第二个问题,关于释永信大师,因为我并没有见过他,不是很了解,所以妄加评价好或不好,都不合理。

虽然我在网上看过,也听过一些有关他本人的正面或负面的报道,但现在网上的说法有时也跟实际情况判若天渊。

有些人利用网络可以把一个人赞叹得恍如天人,也可以把一个人诽谤得体无完肤。所以要根据网上的资料来判断一个人,有时也有一定的困难。

——《大学演讲 25》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