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疆创新发布新款水下无人机探索海洋世界
大疆创新发布Hydrus系列水下无人机:开启海洋探索新纪元
2025年7月1日,大疆创新正式推出首款专业级水下无人机——Hydrus系列,标志着这家以无人机技术闻名的科技企业正式进军海洋探索领域。该系列包含Hydrus 1000与Hydrus 3000两款机型,分别针对消费级潜水摄影与工业级深海科考场景设计,其搭载的4K/8K超清影像系统、智能避障技术及模块化扩展能力,引发海洋科技与影视行业高度关注。
技术突破:从空中到深海的全面进化
Hydrus系列的核心技术源自大疆在无人机领域十余年的积累。据官方披露,该系列采用与Mavic 4 Pro同源的O4+图传系统,在水下通过声呐与光学双通道传输,实现10公里范围内的4K/60fps实时直播,较传统水下机器人传输效率提升300%。其独创的“流体动力平衡舱”设计,通过仿生鱼鳃结构实现自主浮沉,较传统螺旋桨推进能耗降低45%,续航时间长达6小时。
在影像能力上,Hydrus 3000配备双1英寸CMOS传感器,支持8K/30fps视频录制与10-bit D-Log M色彩模式,可捕捉水下150米深度的细节。其搭载的“智能光场矫正算法”能实时修复水下色偏,使珊瑚礁的荧光色与深海生物的透明质感得以精准还原。测试数据显示,在30米深度拍摄时,其色彩还原度较前代产品提升72%,达到专业水下摄影机水准。
展开全文
工业级应用:重构海洋科考范式
针对科研机构需求,Hydrus 3000集成多模态传感器阵列,可同步采集水温、盐度、溶解氧等12项环境数据,并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鱼类物种与珊瑚健康状态。在7月1日的发布会上,大疆公布了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合作案例:科研团队利用Hydrus 3000对南海冷泉区进行三维建模,仅用72小时便完成传统科考船需两周的探测任务,模型精度达毫米级。
“这款设备重新定义了深海探测的效率边界。”中科院海洋所首席科学家李明表示,“其模块化设计允许快速更换机械臂、水质采样器等工具,未来可拓展至海底电缆巡检、考古遗址测绘等场景。”据悉,Hydrus系列已通过IP68与MIL-STD-810H认证,可在-20℃至60℃环境中稳定工作,抗水流冲击能力达4节。
消费市场:让每个人成为海洋导演
面向潜水爱好者与内容创作者,Hydrus 1000以轻量化设计(裸机重1.2kg)与亲民价格(标准版售价8999元)切入市场。其搭载的“一键追踪”功能可自动锁定潜水员,通过360°云台实现电影级运镜;配合大疆Mimo App的AI剪辑模板,用户可在5分钟内生成带配乐与字幕的短视频。
“水下拍摄的门槛被彻底打破了。”职业潜水教练王磊在三亚体验后评价,“以前需要团队配合的专业设备,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。Hydrus的智能防抖在急流中依然稳定,这对新手非常友好。”市场调研机构IDC预测,2025年全球消费级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3亿美元,Hydrus系列有望占据40%以上份额。
生态布局:构建海洋科技闭环
大疆同步推出“Hydrus Open Platform”开发者计划,向第三方开放传感器接口与算法库,支持定制化功能开发。首批合作伙伴包括国家地理、BBC Studios等机构,其联合研发的“4D声呐成像模块”可实时生成水下地形热力图,已应用于大堡礁生态监测项目。
“从空中到水下,大疆始终致力于突破物理边界。”大疆创新CEO罗镇华在发布会上强调,“Hydrus系列不仅是硬件创新,更是海洋数据采集网络的起点。未来我们将联合全球科研力量,构建覆盖近海、远洋与极地的智能观测体系。”
据内部人士透露,大疆正在研发搭载氢燃料电池的深海版Hydrus,预计2026年实现6000米级作业能力。随着海洋经济成为全球增长新引擎,这家中国科技企业正以独特的“无人机思维”重塑人类探索海洋的方式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