宇信科技赴港IPO:银行IT龙头加码AI金融赛道

Connor 火必交易所 2025-07-03 3 0

近日,面向中国银行业的IT解决方案龙头企业宇信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,开启“A+H”双资本平台运作时代。这家扎根金融科技领域26年的企业,在银行业IT投入放缓的背景下逆势实现净利润增长,引发市场关注。

宇信科技在招股书中披露,按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计,公司在中国内地银行金融科技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,已累计服务超过1000家客户。此次赴港上市,正值行业变革与AI技术爆发的关键节点。

银行IT入冬

宇信赴港融资谋突破

宇信科技成立于1999年,2018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,是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领域的核心供应商。公司客户覆盖中国人民银行、三大政策性银行、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及12家股份制银行等数百家机构,在银行信贷系统、渠道管理等领域保持龙头地位。

2024年,宇信科技交出了一份矛盾的财务答卷:全年营收39.58亿元,同比下降23.94%;而归母净利润却逆势增长16.62%,达到3.80亿元。

这种“营收降、利润升”的表现背后,是公司主动收缩战线,聚焦高价值客户的结果。2024年,公司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42.3%,其中最大客户贡献了20.4%的营收。

面对国内银行IT市场增速放缓的现实,宇信科技将目光投向海外。然而,其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仅为0.23%。赴港上市正是为了打造国际化资本平台,加速海外拓展。

国内银行业正经历艰难时刻。2023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.69%,较2019年下降0.51个百分点;2023年上市银行合计净利润仅同比增长1.5%。这种压力传导至IT投入端,导致行业增速明显放缓。

据IDC数据,2023年国内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692.96亿元,同比增速降至6.8%。2024年,国有六大行金融科技投入共计1254.59亿元,增速仅为2.15%。

行业面临银行预算收紧、付款周期延长、项目竞争加剧等三大挑战。一位银行IT外包项目人员透露:“现在预算卡得严,合同金额变小,付尾款也慢,有时半年才结算。”

宇信断腕求生

收缩战线保利润

宇信科技的业务结构高度集中于银行领域。2024年,银行IT解决方案业务收入达34.61亿元,占总营收87.45%。这种结构在行业调整期面临严峻挑战。

为应对市场变化,宇信科技实施了一系列转型措施,主动聚焦国有大行、股份制银行及政策性银行,这些高价值客户贡献了52.49%的营收。中小银行收入占比降至26.89%。其次是将员工总数从2023年的12547人降至2024年的10811人,研发人员减少近30%。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下降23.21%和24.33%。

财报显示,综合毛利率提升3.08个百分点至29.02%,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增长110.7%至9.41亿元,创历史新高。

这些举措使宇信科技在营收下滑的情况下实现了利润增长,但也引发市场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担忧。

面对行业变局,2025年初,宇信科技宣布全系产品接入DeepSeek大模型,覆盖信贷、数据分析和营销场景。这一布局基于DeepSeek的多模态处理能力优化信贷全生命周期管理,风控效率显著提升。

据了解,2024年,公司AI应用已在多家金融机构落地,包括某国有大行分行的智能营销系统,上线后显著提升营收规模和服务水平。

宇信科技赴港上市的节点,也是金融科技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十字路口。

浙商证券预测,2025年宇信科技营收有望增长16.03%,净利润增长16.28%。这一预期能否实现,取决于公司能否在AI技术商业化、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。

金融科技的未来属于既能深耕金融本质,又能驾驭技术浪潮的企业。宇信科技能否借力香港资本市场,实现从银行IT服务商向全球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蜕变,市场拭目以待。

在AI重构金融业的时代,技术迭代不会等待落伍者。宇信科技的“A+H”征程,才刚刚开始。

来源:WEMONEY研究室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