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深圳特区报】深圳上半年金融“成绩单”出炉全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超4万亿元
深圳持续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,打好优化支付服务“持久战”。图为外国人在华强北消费。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
■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
7月22日,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、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举行2025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。记者从会上获悉,截至2025年6月末,深圳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.85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超3500亿元。其中,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达4.26万亿元,较年初新增849.75亿元。不仅如此,2025年6月,深圳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为2.85%,同比下降0.52个百分点,处历史低位。一升一降之间,展现出深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和质效。
总量稳 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
存贷款规模是核心经济指标,反映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。截至2025年6月末,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.16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近6000亿元;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.85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超3500亿元。
信贷结构持续优化。全市金融机构把更多信贷资源投向科技创新、普惠小微、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。其中,科技贷款余额2.1万亿元,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,绿色贷款余额1.3万亿元,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1.3万亿元。形成科技、普惠贷款余额2个“2万亿”,绿色、数字经济贷款余额2个“1万亿”的信贷格局,规模居全国各城市前列。
展开全文
开拓“蓝海”推进绿色金融。深圳围绕气候投融资和近零碳排放试点开展融资对接,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一批绿色基础设施、绿色能源项目建设,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187.5亿元,带动碳减排395万吨;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和国有大行发挥各自优势,聚焦海洋电子信息、海洋生物医药、海洋工程和装备等加大信贷支持,推出“蓝海惠贷”“养殖贷”等海洋金融产品,截至6月末,全市绿色港口和航道、绿色船舶制造、绿色渔业等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5.4%。
丰富场景推进数字金融。数字人民币试点积极推进,累计开立数币钱包近3000万个,累计签约预付式经营机构3800家、管理预付资金近31亿元;发挥政务数据赋能作用,地方征信平台推出50余款征信产品,促成企业获得融资5744亿元。
模式新 持续拓宽 企业融资渠道
2025年上半年,深圳企业亮相债券市场“科技板”,达成一场金融与科技的“双向奔赴”。截至2025年7月15日,推动立讯精密、中兴通讯、比亚迪等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共9家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4只,规模合计207.5亿元。
6月17日,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东方富海”)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“2025年度第一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——25东方富海PPN001(科创债)”。它不仅是全国首单成功挂网、首单亮相资本市场、首单簿记发行的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,更是自债券市场“科技板”以来全国首个获得央行风险分担工具直接支持的科技创新债券。
“债券鲜明的科创属性引导资金聚焦关键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,强化对科技企业的长期支持。”东方富海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次科创债通过创新条款设计、突破传统评级逻辑,尤其是依托央地协同风险共担机制,系统性降低发债成本,有效缓解了民营创投的融资难题。对遏制创投市场萎缩、稳定市场预期、激活科创投融资生态具有重要意义。
政银担协同推进“跨越贷”试点,助力“首贷”小微企业跨越信贷可得边界。重点支持在银行尚无贷款,发展情况向好,但增信条件不足以申请发展所需授信额度的小微企业,由银行、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、市融担基金四方共同参与,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机制,提升融资可得性和可持续性。首批1000家“无贷户”名单中,已有25家企业获批贷款超7000万元。截至2025年6月末,深圳民营经济贷款余额4.26万亿元,较年初新增849.75亿元。
服务优 来深消费 “丝滑”无忧
“一出来就有这样的综合服务中心,为我们这样刚到深圳的外国人起到很大的帮助。”墨西哥籍旅客李奥纳多与同行的泰国友人,刚落地深圳便在深圳机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顺利地在微信上绑定好外卡,并在隔壁的便利店成功购买了一瓶矿泉水。
今年以来,深圳在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上持续发力,打好优化支付服务“持久战”。支付服务“送上门”,深圳紧盯“来深第一站”,在机场、口岸建设5个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,提供支付、文旅、通讯、交通等综合服务。截至6月末,支付板块共接受咨询超1.1万人次,办理业务超1600人次。
持续创新产品,释放境外人士消费潜力。“来华零钱包”已有超百名用户尝鲜、近200万名外籍用户绑外卡进行微信支付,2025年1-6月,外籍人员在深非现金支付交易8587.54万笔、118.10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29%、35%。韩国、美国、新加坡位列深圳入境消费市场前三大客源国,合计贡献了近三成消费额;老挝、蒙古游客在深消费增速“领跑”,消费额同比分别激增150倍、23倍。
在跨境金融领域开展服务上门,打造集政策宣讲、产品推介、政银企对接于一体的金融服务平台。2025年上半年,深圳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为27632.8亿元,同比增长24.3%,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为5512.8亿元,同比增长12.5%,新增跨境人民币一般货物贸易“首办户”815户,相关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44.3亿元。
持续推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提质扩围。2024年2月深圳实施高水平试点政策以来,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,政策红利持续释放,截至2025年6月末,深圳辖内超1700家企业参与试点,业务规模超1700亿美元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