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金融半年报:2个“2万亿”+2个“1万亿”信贷格局是如何炼成的?|金融季季问
7月22日,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、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举行2025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。记者在会上获悉,深圳金融总量保持平稳增长,信贷结构持续优化,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大关,普惠金融贷款余额逼近2万亿元,跨境金融服务能级提升,有力支撑深圳经济回升向好。
金融活水精准滴灌
深圳上半年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.16万亿元
截至2025年6月末,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.16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近6000亿元;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.85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超3500亿元。从结构上看,信贷资源精准投向重点领域:科技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大关,达2.1万亿元;普惠小微贷款余额逼近2万亿元;绿色贷款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均达1.3万亿元。 这四大领域贷款增速均显著跑赢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。
与此同时,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。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强化利率政策执行,充分发挥利率自律机制作用,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,为促消费、扩投资创造有利的利率环境。2025年6月,深圳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.85%,同比下降0.52个百分点,处于历史低位。
政策红利加速释放。今年5月,人民银行出台实施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,深圳市分行迅速推动多项举措在深圳全部落地。数量上,认真落实降准政策,向辖内释放资金614亿元,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。价格上,引导金融机构将政策利率下调成效传导至存贷款两端,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和银行净息差稳定。结构上,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、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、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。
其中,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方面,清单内已有超1850家科技企业、89个项目获贷超410亿元;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方面,辖内25家银行已实现政策支持行业领域的贷款全覆盖。发挥量价协同效应,推动深圳地方法人银行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显著增长。用好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,支持深圳企业亮相债券市场“科技板”,落地“首批发行”“首批注册”“首批工具”。
“五篇大文章”硕果累累
“2+2”万亿信贷格局领跑全国
展开全文
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认真落实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的指导意见》,牵头出台深圳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各领域实施方案并推动落实。创新模式、用好政策工具,突出科技创新、提振消费、民营小微等重点,形成科技、普惠贷款余额2个“2万亿”,绿色、数字经济贷款余额2个“1万亿”的信贷格局,规模居全国各城市前列。
科技金融跑出“加速度”。推动“腾飞贷”“科技初创通”等科技信贷创新模式增量扩面,102家企业签约“腾飞贷”36亿元,“科技初创通”助力3761家企业获得贷款48.4亿元。推动深圳企业“全国首批”亮相债券市场“科技板”,9家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,规模合计207.5亿元。“种子基金+种子贷”支持体系已助力153家早期科技企业获贷1.3亿元。
绿色金融开拓“新蓝海”。深圳围绕气候投融资和近零碳排放试点开展融资对接,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187.5亿元,带动碳减排395万吨。锚定深圳建设“全球海洋中心城市”目标定位,探索构建“全链条、多维度”的蓝色金融服务体系,推出“蓝海惠贷”“养殖贷”等海洋金融产品,支持深圳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。截至6月末,绿色港口和航道、绿色船舶制造、绿色渔业等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5.4%。
普惠金融构建“优生态”。依托“信贷+征信”,发挥政务数据赋能作用,“个体通”“小微通”“深质贷”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超11万户,发放贷款超33亿元;筛选首批1000家“无贷户”名单,已有25家企业获批贷款超7000万元。截至2025年6月末,深圳民营经济贷款余额4.26万亿元,较年初新增849.75亿元。
消费金融注入“强心剂”。指导金融机构用好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,精准支持住宿餐饮、文旅体娱、教育养老等服务领域,新发放贷款金额103.78亿元。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好“创业担保贷+稳岗扩岗专项贷款”政策组合拳,支持居民就业增收,增强消费能力,为近8000户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等发放贷款余额超290亿元。
数字金融拓展“新场景”。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,累计开立数币钱包近3000万个,累计签约预付式经营机构3800家、管理预付资金近31亿元。推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在跨境领域的应用,在前海落地首笔“大宗商品交易+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”业务。指导地方征信平台推出50余款征信产品,数据赋能促成企业获得融资5744亿元。
跨境支付更“丝滑”
深圳“跨境理财通”占大湾区半壁江山
2025年以来,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在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上持续发力,打好优化支付服务“持久战”。据了解,2025年1-6月,外籍人员在深非现金支付交易8587.54万笔、118.10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29%、35%。其中,消费主要集中在商超购物和餐饮美食两大领域。韩国、美国、新加坡位列深圳入境消费市场前三大客源国,合计贡献了近三成消费额。老挝、蒙古游客在深消费增速“领跑”,消费额同比分别激增150倍、23倍。
记者了解到,深圳全国首推微信支付“来华零钱包”;推动香港八达通、中银香港钱包等14家境外钱包直接扫码在深消费;指导微信支付简化绑外卡流程,近200万名外籍用户绑外卡进行微信支付。2025年上半年微信支付外卡交易笔数、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.6倍、1.5倍。港人代理见证开户业务办理银行扩大至8家,目前港人在深共开立内地银行账户超321万户,其中代理见证开户超41万户,累计交易近361亿元,占大湾区九成。
2024年2月深圳实施高水平试点政策以来,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。截至2025年6月末,深圳辖内超1700家企业参与试点,业务规模超1700亿美元。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,跨境电商外汇业务规模居全国前列,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达1.3万亿元。“跨境理财通”2.0落地以来,深圳银行新增个人投资者约3万名,跨境收付金额合计472亿元,收付金额占大湾区比重近五成。
南方+记者 许懿
【作者】 许懿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评论